2024義門陳氏祖先盼望後裔回鄉祭祖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王橋上蔡灣興五公位下世系
以上蔡灣村的地名原來屬於餘江鄧埠管轄,現在劃為撫州東鄉管轄
102世19世統一字輩其
103世20世統一字輩立
104世21世統一字輩才
105世22世統一字輩思

陳胡滿公第106世(鹹寧”琯溪”莊第23世)統一字輩《永》
陳兆夾:陳家政幼子,行浮四八,字夾士,生於順治辛卯年1651年六月初七辰時,歿於雍正丁未年1727年十月十一日寅時,葬蠏窠。娶長林樂氏,生於順治己亥年1659年九月初二日辰時,歿於康熙壬寅年1722年十月初十戌時,葬林下。生子四::長子楷三五出繼淳二八為嗣、楷四三、楷五八、楷六十。生女三:長適南山張;次適花墩李;幼適盧源許。從蔡灣村遷安仁縣城內隅徽州巷內住。現在的餘江縣錦江鎮城內隅徽州巷。

陳胡滿公第107世(鹹寧琯溪莊第24世)統一字輩”揚”
陳紅謨:陳兆夾三子,行楷五八,字大宏,生於康熙壬申年1692年四月初五日辰,歿於乾隆乙亥年1755年六月初九日申時,葬北門外源頭阪吳家山前子制早地八分共為山介壬山丙向。娶水口陸氏,生於康熙甲申年1704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時,歿於乾隆乙已年1783年八月初一日巳時,與夫主同穴壬丙兼子午三分。生子三:燦七七、燦九十、燦百零六。生女一圖適南橋周。

陳胡滿公第108世(鹹寧琯溪莊第25世統一字輩”彥”
陳天錫::陳紅謨長子,行燦七七,諱賜恩,號經濟,乾隆五十二年捐授登仕郎職,公之為人居心甚平待人甚恕不營非分不苟跬步少賤而貧惟事勤勞後豐裕而益知行素登諸家洵為家乘之光擬之先民確是先民矩矱年家眷姪鄭元坊拜題。生於雍正甲辰年1724年五月十五日午時,歿於嘉慶己己年1809年十二月十六日亥時。娶房田嚴氏,生於雍正乙巳年1725年十月十一日子時,歿於乾隆壬午年1762年五月二十日戌時,葬吳家山壬山丙向。生子二圖塾五九(宗義),次子出繼燦百十名下為嗣。繼娶東門桂氏,生於雍正癸醜年1733年六月二十日寅時,歿於嘉慶庚午年1810年二月二十日辰時,葬黃土嶺,夫婦同穴
生子二:塾百四三,塾百五七。

陳胡滿公第109世(鹹寧琯溪莊第26世統一字輩”承”
陳宗義:陳天錫長子,行塾五九,生於乾隆丁卯年1747年九月十四日寅時,歿於嘉慶庚午年1810年正月初三日未時,葬黃土嶺艮山坤向。娶黃氏,生於乾隆甲戌年1754年十月二十二日戌時,歿於乾隆丁酉年1777年二月十六日申吋,葬吳家山。生子一:鐸三五。繼娶李氏,生於乾隆己亥年1753年三月二十五日寅時。三娶陸埠鄒氏,生於乾隆戊寅年1758年八月二十六日巳時,歿於嘉慶丁卯年1807年正月初二戌時,葬黃土嶺艮山坤向。生子二:鐸八三、鐸九三。四娶炭準同氏,生於乾隆忒、

陳胡滿公第110世鹹寧琯溪莊第27世統一字輩”忠″
陳福成:陳宗義次子,行鐸八三,生於乾隆戊申年1788年六月二十一日巳時,歿於嘉慶已巳年1809年八月二十八日辰時,葬黃土嶺。娶北門王氏,生於乾隆丙午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辰時。生女一:適炭舖周。入繼鐸三五次子鴻十七為嗣(書慶
)
陳胡滿公第111世(鹹寧琯溪莊第28世)統一字輩”信”
陳書慶:陳福成繼子,行鴻十七,生於嘉慶癸亥年1803年正月二十一日辰時。歿於同治𡈼申年1872年四月十九日末時,葬吳家山。娶炭步周氏,生於嘉慶壬戌年1802年正月初七日未時,歿於光緒庚辰年1880十二月十一日未時,葬王土嶺。生子五:桂九、上吉、桂十七、柱三七、桂五三(振魁’),生女一:適南隅劉。

陳胡滿公第112世(鹹寧琯溪莊第29世)統一字輩”延”
陳振魁:陳書慶五子,行桂五三,生於道光辛醜年1841年九月初十日申時。娶周氏,生於道光丙午年1846傘九月十一日戌時,改醮。生子三:諫生、品生、囘生,生女三:長適厚西腦鄒;次適港底徐;幼適港底鄒。
陳胡滿公第113世(鹹寧琯溪莊第三十世)統一字輩“繼”
陳諫生:陳振魁長子,生於同治乙丑年1865年十月初二日子時。此人應該是先祖(老鼠嘴)本人的真實姓名。陳品生:陳振魁次子,生於同治已已年1869年十月初十日子時。娶吳氏,生於光緒乙亥年1875年十二月初四戌時。生子一:北六一,生女二;長適南坪楊。陳囘生:陳振魁三子,生於光緒丙戌年1886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時。以上資訊是從上蔡灣興五公位下世系老的祖譜上所查證到的一些類似最接近先祖”老鼠嘴”的線索。現在急於尋找曾經居住在:江西省餘江縣錦江鎮內隅徽州巷內周邊的陳氏宗親,就是原來的餘江舊縣城(安仁縣城內隅徽州巷內住)居住過、或至今仍在這個徽州巷周邊居住的陳氏族人後裔們幫忙提供線索。另外求助餘江區錦江鎮當地的民眾幫忙查證:(原來舊縣城安仁縣北門外源頭阪吳家山前子制地的祖墳山),是現今時的什麼地方,是否還有陳氏先祖的老祖墳存在,是否可以查證到吳家山就是陳氏族人的祖墳山。另外族譜中的黃土嶺,王土嶺兩個山名今時是在何地,是否還有老祖墳可查證。

陳胡滿公第114世(鹹寧琯溪莊第31世)統一字輩“族”
陳醜發:陳品生之子,行北六一,字大俚,生於光緒丙午年1906年十月十五日申時。本譜中陳至生的次子陳貴發,行北四九,生於光緒辛醜年19O1八月初九日寅時,歿於民國辛末年1931年正月十二日卯時,葬吳家山。陳貴發也是本族譜中最後一個安葬地名在吳家山。

目前所掌握的關於詵先祖老鼠嘴(真實名字待考證)是上蔡灣村興五公後裔陳兆夾從蔡灣村遷居安仁縣城內隅徽州巷內住。現在的餘江區錦江鎮內隅徽州巷。歷經在錦江鎮內隅徽州巷周邊了近六代人,均有回蔡灣村續譜,在老族譜中在陳諫生這一代,所有居住在錦江內隅徽州巷周邊的陳氏後裔就再也沒有回去上蔡灣村續族譜,其中只有陳至生的兒子陳貴發在老族譜中有記載在1931年正月十二日卯時,葬在吳家山。陳至生的兒子陳貴發1921-1931年也是上蔡灣村老譜中最後一個出現了安葬地在”吳家山”字樣。這也能證明吳家山就是遷居在錦江鎮一帶的陳氏後裔的祖墳山。同樣也就能證明在錦江鎮內隅徽州巷周邊現在還有陳氏後裔居住。
吳家山、王土嶺、黃土嶺這三個山名在上蔡灣村老祖譜中只有自陳陳兆夾三子陳紅謨在安仁縣北門外源頭吳家山前子制早地八分之後,所有遷居安仁縣的陳氏後裔均安葬在這三個山名上,而最後一次記載是1944年黃土嶺、春生長子北十娶的吳氏安葬在此,春生六子行北四十於1932年葬於黃土嶺。至生之子行北四九於1931年葬於吳家山。
由此可推斷這三座山周邊應該是還有祖先陳兆夾的後裔,有待去查證。先祖宗老鼠嘴生前曾在安仁縣(今錦江鎮)做買賣,後遷居到餘江鄧埠鎮,葬在安仁縣(今錦江鎮)童源某山上,其三個女兒均嫁在安仁縣(錦江鎮)附近,今錦江錦、鄧埠周邊。
據我 2020年兩次到鄧埠尋根溯源探訪中,從一位94的老奶奶親口告知先祖老鼠嘴就是她奶奶娘家人,而她奶奶就是蔡灣村人,並講出蔡灣村陳連發、火仔哩的爺爺曾經在鄧埠倪亞彬與老鼠嘴家做過長工的事實,交談中有錄視頻並叫蔡灣村陳連發宗親等人到達鄧埠老奶奶家問詢求證共同見證此事,並合影留念,錄視頻為證。
先祖老鼠嘴(名字待考證):育有一子:陳尹莘(陳其昌),三個女兒:陳上蓮、陳秀蓮(倪亞彬母親)、陳冬蓮,在其餘江鄧埠家中約1941年遭災難後,其兒媳:朱士竹(朱壁娟),帶領兩個兒子陳樹德(我爺爺)、陳樹忠與公公(陳尹莘)躲難到其兄朱一民國民黨時期的金溪縣縣長的老家豪坊朱家,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陳尹莘客死他鄉,墓碑上的抬頭碑文刻有餘江二字,石碑上的名字刻:陳其昌之墓,孝子:陳方鼎(陳立三,孫輩:陳樹德、陳樹言、陳樹功(送養)、陳樹忠、陳樹信(送養),墓牌上刻有重孫的字名:興富、興貴、興發、興財。代表取我爸這一輩的字輩和名字。曾祖母朱士竹費盡苦心,全力運作,才使其公公捎捎便以體面安葬在某姓的孤山上,立碑以示後裔緬懷祭奠,但懸否墓葬裏有立墓誌銘:記載著陳姓家族的落難史,與祖籍地的變遷史,目前來說是個迷?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臺灣叔公陳樹言(出錢撫養我)曾勸言其弟陳樹忠將爺爺陳尹莘(陳其昌)墓遷走。
1944年曾祖母朱士竹為其公公立墓碑時,為何將其公公真實名字:陳尹莘隱藏,且在墓碑刻上:陳其昌,將其夫:真實名字隱藏陳立三,刻寫陳方鼎呢?是為了隱藏什麼?這些都是迷。如果該墓地裏真的有墓誌銘存在或許可以打開所有的迷!!!
陳尹莘(陳其昌)育有一子:陳立三(陳方鼎),在鄧埠家中遭劫難後,據說是逃往廣東,後下落不明……
陳立三(陳方鼎)、朱士竹(朱壁娟夫妻共育五子:陳樹德(我爺爺)、陳樹言(臺灣)、陳樹功(送養)、陳樹忠(金溪)、陳樹信(送養)。
陳樹德:在1948年娶江西省金溪縣何源孔坊一財主女兒:江德鸞,剛解放後在1949年未生一子後,其夫陳樹德於1950年未在孔坊丈母娘家麻將桌上,被抓走,原因是其在他舅舅朱一民老家豪坊朱家擔任偽聯保隊長,說其穿的衣服不妥且配帶槍支,抓走後被鬥打,其母朱士竹費盡錢財通關系,後放回到外婆家一病不起,撒手而去,葬其外婆家的河灘上,至今無墳頭可祭祀,其子後由他外公娶名:陳記生,其後由母親江德鸞帶走改嫁給了陳樹德生前的手下……的乒,流落他鄉,做人繼子,其奶奶朱士竹唯命江德鸞與那個兵不准為其孫子陳記生變改姓名。
陳記生:剛出生時,一致認為其是含金年鑰匙出生的,其外婆家良田百畝,在1950未父親陳樹德英年變故之後,幼時隨母江德鸞兩度改嫁,兩度變更追隨繼父,共七兄妹,雖為長子,獨為異姓,徹孤苦伶仃,忠厚一生,繼父隨心打罵,親母似其為拖油瓶,從未上過一天的學,做牛做馬,任勞任怨,雖有繼父助其娶妻成家,先是迫其入贅孔坊某女方家,但其難忍百般折磨辱罵,重回生母身邊,後娶我母、身帶殘疾,死心塌地討生存,育有三子、一女,每天出門下地幹活,口袋必須裝三四包香煙,逢人便是田坎上請他人抽煙,滴酒不沾,一生連三歲小孩都不得罪,任人欺壓,從不反抗,從不記恨,在狂犬病暴發之前從未有過任何的大小病,身體健康壯如牛,再冷的冬天也是從不穿棉褲衣和襪子,在我六歲多那年,臺灣叔公與金溪小叔子尋找到我爸後,其兄弟倆看我父親的處境後,商定要由時在孔坊的其小叔叔陳樹忠來將我帶到他身邊撫養,力爭培養我讀書成材,我父親則每隔一段時間從農村送米、送菜來看我,但從來不被其嬸嬸喜愛,嫌棄送來的米、菜這樣那樣,更從來不受所謂的五個堂弟妹的正眼相看,2OO3年因被村裏狗咬,帶我母親來廈門治病期間,突發狂犬病,醫院宣告不治,要將其關閉起來時,吩咐我準備為其安排身後事,我父親得知其情況必死時,則讓我帶他回到生母江德鸞所改嫁的村子,嘴裏念說要死也要回到家裏,於是我遵從父親的意願,將父親弄回其母親改嫁的村子,我出生的地方,回到村裏的當天晚上,父親交待完要八仙吃好喝好,要其同母異父的弟弟贍養好老母親後,嘴裏叫喊著養狗的人外號含恨而去,死不瞑目,時年55歲!!但父親估計從來沒有想到過,他死後,該村裏人會不讓其安葬在本村的山上,笑面虎似的與父親同母異父的異姓叔叔,誘導我去每家每戶哀求村裏給塊地去安葬父親、哀求村裏人來做八仙,敲竹杆,酒席桌上要了二十一道菜,好菜、好酒招侍,出殯時又抬棺拒不讓繞門樓走,種種恥辱下,總算將父親安葬在不屬於自己意念的山上,父親走後的第四個月,母親也相繼病故,時年5O歲,同樣的安葬受阻,此生的恥辱,加重我餘生的負罪感,立誓要盡力尋根溯源,盡可能的帶父親回家,回到自己姓氏的祖籍地,主因是我父親生前也是想要尋根溯源的意思,也被曾經輕信他人,被騙錢財說是可以幫其找到老家,並可以帶其回祖籍地,其結果是多次被騙,於是在父親逝世的近二十年來,我通過各種管道、走訪多個疑似的陳姓村落,乃至今時的求助全網路上的陳氏宗親,遺傳的是至今仍未找到……今年是父親逝世二十周年,可是不孝子陳新國仍在迷茫的尋找之中……多次有遷墳的衝動,睡夢中更是如此頻繁的出現了為父親遷墳的舉動,但事與願為!!!
陳樹言:我大叔公,書信中尊稱為叔祖,於19

Skills

Posted on

October 11, 2024